首页    艺术家专访    中国山水油画的本原——访徐里

中国山水油画的本原——访徐里

记者 华轩

 

 


徐里

 

 

《中国艺术文化》:徐老师回忆当年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绘画艺术?

 

徐里:我觉得学艺术,搞艺术,首先自己要有兴趣。如果你要没有兴趣,到最后肯定是不行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除了对画画的个人兴趣以外,还要有天分,否则任何人都能做艺术家。毕竟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兴趣、天分以及勤奋十分重要。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环境。

 

比如说,你很有天分,也十分地勤奋,但是把你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见不到人的地方,你的才能还是发挥不出来。即使发挥出来的才能,那也只是有限的,以上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中国艺术文化》: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八五现象”,您当时正在师大上学,受到影响了吗?

 

徐里:在我那个年代学画画的时候,接触到最多的是俄罗斯油画,那个时候能看到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已经算很了不起了,那还只是印刷品。印刷品要到艺术院校的图书馆里才能看得到,图书馆里的印刷品也是从国外进口的图书。当年还是比较封闭,除了图书馆,其它地方是看不到西方的好的油画作品,那时候更多只能从艺术理论和文字上来了解。随着国门的打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界脑袋都很热,一下看到原来看不到的西方自印象派以来的各个艺术流派的作品,随之出现了85美术思潮。

 

“85美术思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美术界的左倾路线,不满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所以,那几年中国的画家把西方一百年来的各个艺术流派翻了一个遍。随后,中国许多艺术家有机会到国外,看了很多美术馆的大师原作,发现我们的油画连很多基本的问题都没解决,美术院校就举办了好多期的油画技术研究班来解决技术问题。虽然之后油画创作形式是多样的,但占主导地位和受许多观众接受的还是写实主义的东西。

 

至于我自己也处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短短几年也把西方现代的各流派学习了一遍,跟大家一样,所谓的创新,更多还是模仿。1987年我去了西藏,回来后画了一批写实的创作,不满意又去了一趟,回来后创作了一批非常现代前卫的作品,还举办了画展,可没多久这两种表达形式又被我否定。因为我觉得没能把我心中的西藏表现出来,画画不应该只看表象,更重要的是要挖掘西藏这个民族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所能够带给你的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我开始对西藏这个民族进行了一些人文、地理、宗教等一系列的研究,另外还要继续体验藏民的生活,去挖掘西藏人文的东西,表象后面的魂。

 

《中国艺术文化》:我们通过《天长地久》等一系列作品能看出这种西藏的人文的精神体现。

 

徐里:我的作品既要表现出生命力,又要表现出历史感,还要表现出它的神圣感,所以我要寻找不同的道路。我一直在思考并研究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壁画和民间绘画,这些都是本土的。通过这些来寻找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通过怎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人与事与景,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学、哲学来慢慢地寻找和梳理自己本土的东西。通过这些,再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能掌握的技术技巧。积累之后,89年我创作了油画《天长地久》,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奖,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当年从全国的油画作品中收藏了七幅油画,《天长地久》就是其中之一。

 


《古老的元曲》

 

《中国艺术文化》:1990年的时候范迪安给您写的评论《接近本原》非常精辟,我认为特别好,您认为“本原”是什么?

 

徐里:范先生那个时候还在中央美院当领导。那年中国美术馆刚装修完举办装修后的中国美术馆收藏展,他走进中央大厅,看到正面两副作品挂在中央大厅内的正面,一幅是罗中立的父亲,另一幅是我的天长地久。他看后很高兴,认为不容易,回去后立刻就写了关于我作品的评论。

 

“本原”在于,画的画是写实的,但是造型还是要有神韵的。不但要表现的有意境,还需要把那种历史感表现出来。最终要的是把中国的文化融合在里面。

 

《中国艺术文化》:创作灵感这东西看上去挺虚幻的,其实是厚积薄发、积累升华、火花碰撞,对吗?

 

徐里:你说的对,灵感不是每天都有。灵感是某个阶段积累的迸发。画家、科学家等等,他们不可能永远处于亢奋状态,也不可能天天有灵感,有创造力。创造是积累和灵感的迸发。

 

《中国艺术文化》:刘海粟先生曾说过:“画像乃表现,而非再现也;造型而非摹形也”,您怎么理解?

 

徐里:中国的审美不是再现,中国的艺术讲究的是表现。你看我们中国历代的绘画,我们画的这些山水画不像西方的风景画,西方的一个视点画得很真实,它的透视要很准确,但是我们的山水不是,我们的山水可以多点透视,可以把画家观察到的物象通过画家的理解进行重新组合,做到天人合一, 中国的画家表现的山水,是表现它的一种精神境界,表现他对宇宙自然的体认及画家的情感,讲究的是一种博大宏伟与气势。中国的画家和审美, 评价一幅画不是看你像不像,而是看你里面的内涵。大家都知道气韵生动,气排在第一位,韵排在第二位, 也就是你这张画它的气势,它的运动是最重要的,而它的韵律, 它的节奏其次, 然后才讲到笔墨这个技术技巧的问题,中国画里精神是第一位的。

 

《中国艺术文化》:看了大量的写生作品,您去外地写生也是一种积累吗?

 

徐里: 50年代以后中国的写生越来越少,从2001年开始,中国开始时兴写生。我们福建较早开始提倡写生,走入生活,走进自然。2001年开始在武夷山写生两次。2003年和2004年我在厦门举办了两次全国名家写生活动,接着全国各地陆续组织了写生活动延续到现在。我画了不少写生作品,有表现丝绸之路的西域之旅系列,有海外写生的我行我画系列。

 

《中国艺术文化》:中国山水油画是您独特的创作,中国传统山水国画是您何时学的?中西能否合璧?

 

徐里:中国山水油画是我近几年的创作,以前没有这样表现过,2004年,我拜吴悦石为师,按照中国传统的拜师仪式,正式成为他的入室弟子,然后学习中国山水、人物画。通过对国画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我也在思考中国油画如何体现中国人的语境和中国文化的精神。大家知道油画是西方传过来的,一百多年了,一味的学习、模仿他们,永远只能是个好学生。要想突破,中西合璧与融会贯通是十分重要的,要想突破唯有创新!

 


《秋山白日》

 

《中国艺术文化》:未来您会创作一些新的系列或者有一些新的构思吗?

 

徐里:主要是还把中国油画山水画画好。因为山水画的主题不会受时空的限制。而且《中国山水系列》在学术上更具有探索性。

 

《中国艺术文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可能有些历史的阶段是无法超越的,就像您前边所说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后,再回头来看待自己。

 

徐里: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受当时历史大环境的影响和局限,画家也一样,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那只是短短的瞬间。为什么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五千年。中国近代衰败了一百多年,欧洲的中世纪可是一千年。中国现在醒了,正阔步向前。

 

现实生活中优秀的艺术家是超越时代的。艺术家肯定是在引领时代文化潮流的发展,因为他们要在思想上、观念上有所贡献,在艺术表现上有所创造。为什么好多艺术流派,艺术大师活着的时候没有被认同,这是因为同时代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往往带有局限性。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艺术,常常不具有代表性。

 

你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真的好,你所看到的东西也许早已走到你前面了,只是你看不懂,等你能看得懂的时候,历史已经又往前迈进了。所以说艺术是超前的,真正的艺术家有时候是寂寞的,要能承受寂寞,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

 

《中国艺术文化》: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艺术发展有什么需要反思的?

 

徐里:中国的文化是很伟大的,但中国近一百年来的文化,则更多的是学习西洋文化,而学习西洋文化是根据需要来学习。建国以前是根据革命的需要,那时候版画、漫画就比较实用;建国以后学的是前苏联的现实主义,主题性绘画是主流。当时代表西方艺术的主流不是前苏联,这样等于我们既没有学到西方真正的艺术精髓,又由于近百年来落后挨打的局面,产生对本土文化的怀疑和否定。比如说我们艺术院校对中国画的教学模式与西画教学没什么大的区别,除了工具材料不一样外,学生同样学习素描、色彩、解剖。以至于在大型全国美展中,中国画的构图与西画没什么两样,画的大,画的细、画的满,人物造型大同小异。现在很多人也看出了一些问题。随着国家的健康发展,日益强大,以及海内外的交流,我们应当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会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继承和恢复传统文化精髓。发展和复兴中华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