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家专访    袁佐:我想到的

袁佐:我想到的


《中国艺术文化》第二十六期封面

 

自然景观构成我习惯思维中的图像。大自然永远会超越一个人的想象,她不断的提示着我什么是光,什么是形,什么是空间,什么是色彩。山水、草木、人物、天象渐渐地走进我的画面,她们成为我最基本的形象来源。

 


《黄山行I》

 

图像由感知到理性,到意念在不断的巡回往复。将不同概念的形、肌理、色彩由当下自身的感受而置换位置,建立起一个不确定的二维 空间画面。探索和界定光、速度、空间和方向成为我的绘画主题。尝试绘画色彩组合的可能性,由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到试图打破色彩理论为目的的尝试。绘画中文学内容和情感故事变得即兴,更加真实。绘画的疆界在这里不断的拓宽。

 


《黄山行V》

 

改变一个习惯性的绘画,可能是创立新观念的开始。不断的尝试这种改变是健康的,是必须的。我相信这些画面传递着我的视觉经验,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

 

袁佐

2015年8月 于鳕鱼角

 


《触碰I》

 

状态可能就是绘画的全部。这状态一定包括知识、技巧、文化,也会有传统或习惯,社会环境和个人观念亦是不可忽视的,但激情--激情是一个人的状态中最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有了激情,可能所有的其它观念和条件就会变得相对不太重要了。

——袁佐

 


《西山玫瑰风》

 

我一直认为追求中国绘画传统情节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虽然我的学院式的艺术教育和成年以后的生活是在美国渡过的,但我努力想在自己浸泡近三十年的西方艺术体系中更主动地加入中国传统意识。我不认为这是中西结合,我不认为这是洋为中用,我不认为这是绘画的现代化。这只是我个人当下对绘画的追求,对文化的理解。

——袁佐

 


《动感II》

 

有时我尝试着将画面外光作为一个形来处理画面。有时也可以将透视关系产生的形作为面和色块来构建画面。在意识上促使这两个不尽相同但无不有关联的形发生某种错位或暗示,使得人们在审视画面时在视觉经验上有一个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感受,且又有某种物理实际存在的现实性,从而感受到一种创新的光感、色彩感和空间感。

——袁佐

 


 《初夏I》

 

从这些意识出发,我在坚持传统油画工具材料的唯一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在画面中组织材料的表现,笔触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媒介材料的使用和限制,我总是沉浸在绘画语言的创造、组织、表述的亢奋之中。

——袁佐

 


袁佐

 

袁佐艺术简历

 

教育

1981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1982 威斯康辛大学 美国密尔沃基

1985 麻省艺术学院 学士学位 美国波士顿

1988 麻省艺术学院 硕士学位 美国波士顿

 

个展

1982 中国视角 威斯康星艺术家协会 美国密尔沃基

2001 园林—山—孔夫子 道泉画廊 美国麻省西庞尼斯伯镇

2002 园林—山—孔夫子之二 道泉画廊 美国麻省西庞尼斯伯镇

2011 重思传统 哈佛大学Loeb House画廊 美国麻省剑桥市

   袁佐——清凉谷行旅 中间美术馆 北京

    袁佐——近作 安弥斯蒙画廊 美国康州维斯特泊得市

2013 绘画·日子 久画廊 北京

2014 袁佐——光、色彩&空间 798桥艺术空间 北京

2015 听风吹雨——袁佐 2015 798桥艺术空间 北京

 

群展

2009 年度展 安弥斯蒙画廊 美国康州维斯特泊得市

2010 春分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久画廊展 酒厂艺术区 北京

2011 艺术日新 清华大学学院美术馆 北京

    世纪清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

2012 跳跃极限 天仁Tenri文化中心 美国纽约市

    融合——海外归国艺术家作品展 世纪坛 北京

    艺术中间2012 中间美术馆 北京

2013 清华基金会作品展 清华大学学院美术馆 北京

2014 素描--勇往直前 中间美术馆 北京

2015 同路人 98桥艺术空间 北京

    此生彼长 科比学院 缅因州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