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家专访    皖沪清淑气 书香才女心——访优秀女书法家方放

皖沪清淑气 书香才女心——访优秀女书法家方放


方放

 

《中国艺术文化》:最初您学习书法是受谁­的影响?

 

方放:我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原­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造诣很深。小时候,我是在上海外婆家度过的,七岁才回到合肥。回到合肥后,父亲就开始教我学习书法了。那时候,觉得好枯燥,别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玩,我天天放学后就被关在家里练大字。那时候,上学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做完作业后的时间基本就是练字。

 

父亲有一支专门审批日课的红笔,每天晚上他会拿着字帖,和我的作业一笔一划地对照,不像得重写,否则就不能睡觉。父亲是个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的人。

 


方放 楷书《予友人书》

 

《中国艺术文化》:那时候上海算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吧?

 

方放: 对,很繁华。我小时候没有吃过苦,外公外婆很宠我。现在想来,父亲把我接到合肥是对的,我那会儿被娇惯坏了,面包都不吃,只吃奶油蛋糕,有时深夜想吃,外公还得起床出去买。

 


方放 楷书《陋室铭》

 

《中国艺术文化》:那你的父亲学习书法也是家传的吗?

 

方放:是的,我们家老一辈人是皖南望族,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我爷爷是清末秀才,后来在乡里做私塾先生。父亲当年要背四书五经­,学习书法,现在有些章节还记忆犹新,如果背不出来,就要用戒尺打他的手心。

 

我父亲前几年回屯溪老家,在一家画­廊里居然见到了我爷爷以前的书画­作品,店主知道其中原­委,说物归原­主,将其书画­赠与我的父亲。

 


方放 行书《李白 春夜宴桃花园序》

 

《中国艺术文化》:您的父亲、妹妹包括您都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毕业的,后来都没有搞陶瓷专业吗?

 

方放:是,有点可惜,我们都没有搞陶瓷专业。我父亲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安徽省轻工业厅工作,从事轻工业产品的设计和管理,后来调到省出版集团,从事古籍书画­的编纂、整理和出版工作,但他从未间断过书画­的学习。我毕业后分配在教育单位当教书先生了,我们都已经­没有条件从事陶艺创作。

 


方放 行书《古山水诗三首》

 

《中国艺术文化》:陶瓷专业是您父亲让您报考的,还是您自己的选择?

  

方放:准确的说,是我父亲的选择。我当时想报考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考前在家都按考装潢系准备的。到了南京艺术学院考点报名考试时,看到考装潢系有上万人,每个专业最多只录取十五人,那年报考陶瓷系的考生大约六千人,我父亲觉得竞争相对小一些,所以临时改变了报考方向,考了陶瓷设计系。

 


方放 行书《王维诗》

 

《中国艺术文化》:上大学有什么收获吗?

 

 方放:当然有很大的收获,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上大学后,老师很看重我的书法才能,鼓励支持我参加各种活动,入学第一年,在学校的软笔书法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推选担任了书法社社长,我带领我们的书法社参加首都大学生现场书法比赛,我个人获得优异奖,我们的团队获团体优胜奖,我们每学期还组织书法讲座和展览,那时常莎娜院长很关注这些活动。我特别感激我的老师们,他们都是名家,在陶艺专业课学习中让我学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使我加深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领悟,对我日后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受益匪浅。

 


方放 行书《弘一法师送别》

 

《中国艺术文化》:您现在做什么工作?

 

方放:我在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当老师,从事书画­教学工作,有大量时间学习传统,解读经­典,真的是教学相长,促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下功夫。

 


方放 行书《斗方一则》

 

《中国艺术文化》:您现在平时还练字吗?

 

 方放:天天练。孩子小的时候受了些影响,练字的时间少,现在孩子渐渐长大了,我又可以用业余时间专心临帖,读书了,我相信勤能补拙,这也是我父亲一贯教导我的。我临字的宣纸一垛垛堆在阳台上,巨大的消耗啊!我觉得在家里写字、画­画­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方放 行书《爱莲说》

 

《中国艺术文化》: 您在书法上有没有拜师学习?还是自己研习?

  

方放:基本上都是自己研习。父亲总是告诫我要牢记传统,遵循传统,要搞书法就不能脱离传统,书法不是设计。所以我平时大量时间主要用来临帖,学习古人,创作时才会游刃有余。每次临帖后我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再创作一些新的作品,这种体会很微妙,有时会体会到一种特殊的用笔,有时会体会到一种特殊的韵味,主要在笔的运化上体会其中的奥妙。

 


方放 行书《山谷题跋》

 

《中国艺术文化》:您在临帖基础上有没有想过将古人的作品转化成自己固定的风格?

   

 方放:其实我也很想,但我觉得风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不是我今天想让它形成它就能形成的,书法这门艺术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需要长期磨练,才会养出深厚的功夫,个人风格到什么时候能固定下来,我觉得我的路还很长。这段时间我比较专注,突然觉得有很多帖过去都没有临到位,特别渴望有时间把它们重新拿出来再细致地临几遍,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一遍一遍地临,一次一次与古人对话,也可能慢慢地就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的语言了。其实书法的魅力在于漫长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的艺术体验。

 


方放 草书《临习王羲之尺牍一》

 

《中国艺术文化》:在书法表现力上,男女有什么差别吗?

   

 方放:应该说男女有差别,因为性别差异会造成心理方面、情感特征有不同的地方,在艺术表现力上就会产生差异。女人在表现力度上会弱一些,所以我临了很长一段时间魏碑,碑与帖,交叉着练习,一个精致细腻,一个豪放朴拙,临碑,可以增强我笔墨的力度。

 


方放 草书《临习王羲之尺牍二》

  

《中国艺术文化》: 您还学习过其他专业吗?

  

 方放:是,五年前我在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师从许俊先生,学习国画­山水。上大学时学过花鸟,就特别喜欢国画­的笔墨趣味。选择学山水,是觉得山水在国画­中意境最深,最具哲理性,包含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那两年临了很多古代大家的作品,范宽、郭熙、龚贤、四王等等。在学习技法同时,也读了很多美学理论,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有道理。

 


方放 草书《东坡跋山谷》

  

《中国艺术文化》: 欣赏书法是不是有难度?

 

方放:书法的欣赏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书法艺术的表现上有许多抽象的审美原­则,笔墨表现技巧不易被理解,尤其对没有书法学习经­历的人来说,欣赏书法会存在一些障碍­。

 


 方放 草书《陶渊明饮酒诗》

 

《中国艺术文化》:现在有能够代表您或者您比较满意的作品吗?

 

方放:到目前为止,我对我的作品都不太满意。我觉得自己一直处在一个漫长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特别满意的作品也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的问题,这就是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临帖再不断修正问题的过程。

 


方放 草书《白居易诗》

 

《中国艺术文化》:我们都注意到您拿过很多奖项,这些对您有什么意义?

  

方放:我从小就参加各种比赛和展览,目的是对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探索做一个总结和检验,看到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挺欣慰的,也给我继续学习的动力。

 


 
方放 草书《苏东坡游记2》

 

《中国艺术文化》: 有没有你推崇的作品和值得学习的人?

 

方放:古人的经­典作品都是我推崇的,也是学习书法最好的范本。当代有许多老前辈和中青年书法家写得都很不错,领悟古人经­典有独到之处,他们的勤奋,他们的创新,他们的自信都值得我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