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家专访    松柏之风——何锦耕 新政中的新型文化工作者

松柏之风——何锦耕 新政中的新型文化工作者

记者 胡志枫

 


《中国艺术文化》第二十五期封面

 

上次在外交部的晚宴上遇到何锦耕时,我们就说好给他做一篇采访,但是一年来由于彼此的忙碌,时间一直没碰上。这次中央党校之行,恰巧知道这位深受文艺青年喜爱的何处长也在此间进修,我当然不能错过了这次机会。于是就和他约在了这新翻修过的中央党校大食堂内,一边吃工作餐一边采访。

 


《一帘幽梦》

 

记者:作为一名被国务院表彰过的优秀文化工作者,您是怎样把艺术和政务工作区分开来的?

  

何锦耕:严格来说,我一直没有去进行确切的区分,因为我为政府服务的工作内容也是扎根于文化与艺术的,是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才能够胜任工作。而且我创作的艺术形式虽然是当代艺术,却从小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艺术的熏陶,不同于那些不着边际的前卫,舶来的当代艺术。也许正是这样的本我表现,才会使我的本职工作略显游刃有余,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红裙姑娘》

 

还有,这个话题其实我是非常感兴趣的。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文化艺术和政治本来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自古就有文人做官的传统。比如耳熟能详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而且,专业的艺术造诣、文化修养,能够帮助我拥有更好的文化建设意识,对美好的向往追求,这些都是完美政治建设中最好的辅料。如同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就是一场文化兴邦的大政治,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宏伟构想。

 


《三部曲之忆梦》

 

记者:那么您是更想做一名艺术家,还是一名有所建树的文化工作者?

 

何锦耕:我们很多人都想去选择生活,为此奋斗、坚持。在我还是少年时,一心一意的就想画画,我认为把那么多绚烂的色彩表现在画布上曾是最悦心的事。后来,随着年纪增长,千山万水的走过,对社会的责任感就越发明确了。每一个艺术家或官员,他们出生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就是说,在他被贴上标签前,他首先是一个人。要知道如何对待父母、亲友,及信任你的前辈,老师、领导及国家。这些都是责任,这是我们一生下来就该具备的责任感。回避这些都是自私的行为,不能把艺术家这三个字作为一个天马行空的借口来规避责任。

 


《秋陌》

 

人,生而复杂。而艺术家也要承担起他本该面对这个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比如,用本身的艺术作品,用他特有的精神世界,去影响别人。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阳光和正能量。让人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美。这些,才是艺术家所应该做的事情。

 


《盼春归》

 

记者:我从您的同事了解到,您出生于一个传统的文化世家,那您的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否是古典的?

  

何锦耕:也不都是,以前受到的教育是传统的。包括琴棋书画,这些在我很小时就学了。我早期在艺术学院任教时,也曾创作过一些古典风格的作品。可后来我在思考,我们创作,也是为了超越,如果只是以单纯的传统方式创作,那么只能跟随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大师的脚步,只能是亦步亦趋,不能是超越。我们中国既然是文明古国,作为一个国人,该有自己的一种独特画风,所以我就研磨探索了一段时间,创作出现在这种风格,把古典和当代结合,把中国古风和西方油画结合在一起。而我的性格又偏象那些西方印象派中充满激情的特点,所以我多使用热烈而活跃的色彩,所以画面形式又偏古风。有道是艺无止境,我仍然在探索创作。

 


《念》

 

记者:绘画算是您除了工作身份外的第一喜好么?

 

何锦耕:那是一定的,我从小就绘画,被长辈以琴棋书画这样的教育方式熏陶着。初中时我就在天津美院常年进行专业的学习。大学时又是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考入的艺术学院,并取得了一等奖学金,我进入文化部之前在大学里教的也是艺术课目。一直以来,艺术和我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抛之不去的情结。

 


《春姑娘》

 

记者:那您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何锦耕: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状态是象嵇康那样,我很喜欢大自然。在很幽静的竹林里,没有太多嘈杂烦扰,生活能够自给自足,偶尔和一些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喝喝茶,弹弹琴,聊聊画,自得其乐就好,这才是我理想的状态。现在我还算年轻,总想试试自己还有多大能量,到底能做多大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等完成这些社会责任与凡俗心愿,我就会退隐去过那样的生活。

 


何锦耕

 

何锦耕,黑龙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毕业,进修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新青年电影展执行顾问,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客座老师,国家艺术参考执行总编,北京青年艺术节艺术总监,国务院新闻局《最美中国符号》专家推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文化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